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推动im体育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现决定举办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18年11月-2019年6月
二、竞赛目的
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竞赛宗旨
挑战成就梦想,激情创造未来。
四、参赛对象
im体育全体全日制研究生、本科生均可报名参加。
五、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竞赛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为:
组 长 黄 乾
副组长:穆云超 宋晓炜 孙玉周 田华泉 张志增
成 员:各学院党总支副书记
办公室设在校团委,张志增兼任办公室主任。
六、参赛作品类型
1.自然科学类(理、工类)学术论文。
2.哲学社会科学类(含经济、社会、法律、教育、哲学、管理)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3.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分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作品分类如下: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七、参赛作品要求
1.参赛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申报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作品可由个人和集体申报。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须承担参赛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合作者须是im体育在读学生且不得超过两人;作者超过五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五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进行评审。
3.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要有实物,同时必须附有研究报告或产品说明书等材料,并提供图表、曲线、试验数据、原理结构图、外观图或照片,也可附鉴定证书和应用证书。
4.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六个学科内。
5.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作品,每篇论文要求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要求在15000字以内。
八、参赛作品提交
填写作品申报表,并将申报表以及作品交到各学院团总支,由各学院团总支统一交到项目办。
九、竞赛进程
1.校内宣传阶段:2018年10月30日-11月15日。
各学院将本次竞赛的相关事宜在本学院内进行广泛宣传,并重点动员相关的优秀学生和指导老师积极参加。
2.作品申报:2018年12月1日前。
各学院对经过预选赛选拔出的作品进行登记,并详细填写申请表和申报书,各学院按作品的质量顺序由高到低填写汇总表报送至项目办公室(镇泰楼209)。
3.初审立项评审阶段:2018年12月2日-12月15日
组织校内有关评审专家就进入初赛的作品进行审议,确定校级初审立项项目。
4.作品完善阶段:2018年12月16日-2019年3月1日
各学院组织同学针对项目进行作品制作、科学实验或者开展社会调查等工作。
5.中期评审、资助阶段:2019年3月2日-3月30日
组织有关评审专家就进入初审立项作品进行审议,确定校内中期评审重点项目,进行资金资助。同时邀请省内“挑战杯”专家来im体育进行专题讲座。
6.决赛评审阶段:2019年4月1日-4月20日
组织校内外专家对决赛作品进行评审,同时将决赛优秀作品推荐参加河南省第十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7.总结表彰阶段:2019年10月
学校根据校内决赛和im体育作品参加全省、全国“挑战杯”的竞赛成绩,对表现突出的个人、集体进行表彰。
十、竞赛奖励
1.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若干,设优秀指导教师若干,设优秀组织奖若干。
2.根据《im体育中国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中工政〔2008〕3号)文件精神,对指导教师和学生给予奖励。
十一、具体要求
1.积极宣传,营造氛围。各学院要利用多种形式做好大赛的宣传工作,适时召开动员大会,浓厚大赛氛围。
2.创新工作,精心组织。各学院要积极探索做好竞赛工作的途径和办法,要鼓励毕业生把毕业设计和大赛结合起来,要为部分优秀学生、重点项目配备高水平指导教师,并提供便利条件。
3.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各学院要密切关注并掌握作品申报及制作情况。对已完成或正在制作的作品,做好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对计划开发或具有初步设想的项目,要尽快论证,组织优秀学生进行攻关。
未尽事宜或大赛相关内容咨询,请与大赛办公室联系。
团委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部:孙国华,联系电话:69975832
地址:镇泰楼209房间
科技创新工作室:常莉楠,联系电话:17739794616
杨泽鹏,联系电话:15617423836
李鹏凯,联系电话:15286834230
“挑战杯”竞赛官网:www.tiaozhanbei.net
附件:1.im体育中国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表
2.im体育中国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3.im体育中国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汇总表
共青团im体育中国委员会
2018年10月29日